计算方案配置
本文档介绍进行潮流计算的基本要求,以及潮流计算方案的参数配置。
功能定义
EMTLab 提供的潮流计算方案设置功能。
功能说明
潮流计算基本要求
要使用 EMTLab 提供的潮流计算功能,需要搭建满足要求的算例。本小节介绍 EMTLab 支持潮流计算的元件和潮流计算前所需的元件设置。
支持潮流计算的设备元件
目前,潮流计算功能支持的设备元件包含静态负载、三相交流电压源、同步发电机、并联电容/电抗器、三相传输线、三相电阻、三相电感、三相电容、三相双绕组变压器、三相三绕组变压器、风机模型和光伏电站模型,更多元件支持将在后续版本中逐步加入。
潮流计算功能是围绕着三相交流母线进行的。因此,上述设备元件中,单电气端口的元件只有当其电气端口与母线直接相连时,才会被计入;对于多电气端口的元件,则其每一个电气端口都必须与母线直接相连。特别地,电流表可以串入电路中,在潮流计算过程中将被忽略。
- 每条母线至多连接一个电源(三相交流电压源或同步发电机),未连接电源的母线将作为 PQ 节点参与计算。
- 同一个算例中可以包含多个独立的网络,但每个网络都必须包含且仅包含一个平衡节点。
- 潮流计算中暂不考虑静态负载的功率特性。
元件的相关设置
进行潮流计算前,需要对元件的初值和节点类型进行设置。
单电气端口的元件潮流计算的相关设置如下所示:
- 三相交流母线
- 静态负载
- 三相交流电压源
- 同步发电机
- 并联电容/电抗器
- 风机模型
- 光伏电站模型
三相交流母线需要设置的参数值如下图所示,具体的参数说明可见表格:
| 参数名称 | 单位 | 备注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Rated Frequency | Hz | 母线的额定频率 | 潮流计算要求相连的母线必须采用相同频率 |
| Voltage Angle | Deg | 母线电压相位(A 相相电压) | 用于设定潮流计算时的母线的初始相位,潮流回写时,将母线相位迭代值写回该参数 |
| Voltage Magnitude (L-L, RMS) | p.u. | 母线线电压幅值 | 线电压幅值与电压基值决定了潮流计算时的母线初始电压,潮流回写时,将母线电压迭代值写回该参数 |
| Base Voltage (L-L, RMS) | kV | 母线的电压基准值 | 用于在潮流计算过程中将参与计算的母线电压数据转换为标幺值 |
静态负载需要设置的参数值如下图所示,具体的参数说明可见表格:

| 参数名称 | 单位 | 备注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Rated Voltage (L-L, RMS) | kV | 标称负载线电压有效值 | 用于在潮流计算后将初始电压幅值数据转换为标幺值 |
| Rated Active Power (3 Phase) | MW | 额定有功功率 | 潮流计算时节点消耗有功功率 |
| Rated Reactive Power (3 Phase) | MVar | 额定无功功率,感性负荷为正 | 潮流计算时节点消耗无功功率 |
| Initial Voltage | p.u. | 初始电压幅值,由潮流计算决定 | 潮流计算后迭代的节点电压有名值会换算为标幺值,潮流回写时修改该参数 |
更多静态负载的潮流相关内容,可参考 自定义潮流元件 帮助文档。
三相交流电压源需要设置的参数值如下图所示,具体的参数说明可见表格:
| 参数名称 | 单位 | 备注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Bus Type | 节点类型 | 潮流计算时指定电源所在母线的节点类型,可选择 PQ Bus,PV Bus 或 Slack Bus | |
| Injected Active Power | MW | 节点注入有功功率 | 潮流计算时 PV、PQ 节点的注入有功功率 |
| Injected Reactive Power | MVar | 节点注入无功功率 | PQ 节点的注入无功功率 |
| Lower Voltage Limit | p.u. | 母线电压下限 | 由节点的电压基准值转换为有名值,决定 PQ 节点电压下界,越界后该节点由无功约束转为电压约束 |
| Upper Voltage Limit | p.u. | 母线电压上限 | 由节点的电压基准值转换为有名值,决定 PQ 节点电压上界,越界后该节点由无功约束转为电压约束 |
| Bus Voltage Magnitude | p.u. | 母线电压幅值 | 由节点的电压基准值转换为有名值,决定 PV 节点的电压幅值 |
| Lower Reactive Power Limit | MVar | 无功功率下限 | PV 节点和平衡节点的注入无功下界,越界后该节点由电压约束转为无功约束 |
| Upper Reactive Power Limit | MVar | 无功功率上限 | PV 节点和平衡节点的注入无功上界,越界后该节点由电压约束转为无功约束 |
| Bus Voltage Angle | Deg | 母线电压相位 | 平衡节点的相角 |
同步发电机需要设置的参数值如下图所示,具体的参数说明可见表格:
| 参数名称 | 单位 | 备注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Bus Type | 节点类型 | 潮流计算时指定电源所在母线的节点类型,可选择 PQ Bus,PV Bus 或 Slack Bus | |
| Injected Active Power | MW | 节点注入有功功率 | 潮流计算时 PV、PQ 节点的注入有功功率 |
| Injected Reactive Power | MVar | 节点注入无功功率 | PQ 节点的注入无功功率 |
| Lower Voltage Limit | p.u. | 母线电压下限 | 由节点的电压基准值转换为有名值,决定 PQ 节点电压下界,越界后该节点由无功约束转为电压约束 |
| Upper Voltage Limit | p.u. | 母线电压上限 | 由节点的电压基准值转换为有名值,决定 PQ 节点电压上界,越界后该节点由无功约束转为电压约束 |
| Bus Voltage Magnitude | p.u. | 母线电压幅值 | 由节点的电压基准值转换为有名值,决定 PV 节点的电压幅值 |
| Lower Reactive Power Limit | MVar | 无功功率下限 | PV 节点和平衡节点的注入无功下界,越界后该节点由电压约束转为无功约束 |
| Upper Reactive Power Limit | MVar | 无功功率上限 | PV 节点和平衡节点的注入无功上界,越界后该节点由电压约束转为无功约束 |
| Bus Voltage Angle | Deg | 母线电压相位 | 平衡节点的相角 |
更多同步发电机的潮流相关内容,可参考 自定义潮流元件 帮助文档。
并联电容/电抗器需要设置的参数值如下图所示,具体的参数说明可见表格:
| 参数名称 | 单位 | 备注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Rated Voltage (L-L, RMS) | kV | 额定线电压有效值 | 与容量一起决定潮流计算时的对地电纳 |
| Input Capacity | MVar | 投入容量(电容为负,电抗为正) | 与电压一起决定潮流计算时的对地电纳 |
风机模型包括双馈风机风电场模型_含外部控制、双馈风机风场等值模型、风场等值模型 I:PMSG 网侧变流器模型和直驱风机风电场模型_含外部控制四种模型,这四种模型的潮流参数值如下图所示,具体的参数说明可见表格:
| 参数名称 | 单位 | 备注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Bus Type | 节点类型 | 潮流计算时指定电源所在母线的节点类型,可选择 PQ Bus,PV Bus 或 Slack Bus | |
| Injected Active Power | MW | 节点注入有功功率 | 潮流计算时 PV、PQ 节点的注入有功功率 |
| Injected Reactive Power | MVar | 节点注入无功功率 | PQ 节点的注入无功功率 |
| Lower Voltage Limit | p.u. | 母线电压下限 | 由节点的电压基准值转换为有名值,决定 PQ 节点电压下界,越界后该节点由无功约束转为电压约束 |
| Upper Voltage Limit | p.u. | 母线电压上限 | 由节点的电压基准值转换为有名值,决定 PQ 节点电压上界,越界后该节点由无功约束转为电压约束 |
| Bus Voltage Magnitude | p.u. | 母线电压幅值 | 由节点的电压基准值转换为有名值,决定 PV 节点的电压幅值 |
| Lower Reactive Power Limit | MVar | 无功功率下限 | PV 节点和平衡节点的注入无功下界,越界后该节点由电压约束转为无功约束 |
| Upper Reactive Power Limit | MVar | 无功功率上限 | PV 节点和平衡节点的注入无功上界,越界后该节点由电压约束转为无功约束 |
| Bus Voltage Angle | Deg | 母线电压相位 | 平衡节点的相角 |
光伏电站模型包括光伏电站模型_含外部控制和光伏电站模型两种模型,这两种模型的潮流参数值如下图所示,具体的参数说明可见表格:
| 参数名称 | 单位 | 备注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额定容量 | MVA | 光伏系统的额定容量 | 用于在潮流计算过程中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转换为有名值 |
| 有功初值 | p.u. | 光伏系统的注入有功功率标幺值 | 用于在潮流计算中设置 PQ 节点的注入有功 |
| 无功初值 | p.u. | 光伏系统的注入无功功率标幺值 | 用于在潮流计算中设置 PQ 节点的注入无功 |
| 机端电压初值 | p.u. | 光伏系统的机端电压标幺值 | 潮流回写时,将电压迭代值写回该参数 |
| 电压初始相位 | Deg | 光伏系统的电压相位 | 潮流回写时,将电压相位迭代值写回该参数 |
多电气端口的元件潮流计算的相关设置如下所示:
- 三相传输线
- 三相电阻
- 三相电感
- 三相电容
- 三相双绕组变压器
- 三相三绕组变压器
三相传输线需要设置的参数值如下图所示,具体的参数说明可见表格:

| 参数名称 | 单位 | 备注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Length of Line | km | 线路长度 | 用于计算传输线总电阻 R、总电抗 X 和总对地电纳 B |
| Parameter Format | 参数输入方式,可选择标幺值或有名值 | 计算传输线总电阻 R、总电抗 X 和总对地电纳 B 时,标幺值会根据额定电压和额定容量转换为有名值 | |
| Has the Data Been Corrected for Long Line Effects? | 填入的线路参数是否已进行过长导线修正 | 如果选择 No,计算传输线总电阻 R、总电抗 X 和总对地电纳 B 时,会进行相应的参数修正 | |
| Rated Voltage (L-L, RMS) | kV | 额定电压 | 选择参数输入方式为标幺值时启用,用于将标幺值转换为有名值 |
| Rated Power Capacity | MVA | 额定容量 | 选择参数输入方式为标幺值时启用,用于将标幺值转换为有名值 |
| +/- Seq. Resistance | p.u./km | 单位长度正序电阻 | 选择参数输入方式为标幺值时启用,用于计算传输线总电阻 R |
| +/- Seq. Inductive Reactance | p.u./km | 单位长度正序电抗 | 选择参数输入方式为标幺值时启用,用于计算传输线总电抗 X |
| +/- Seq. Capacitive Susceptance | p.u./km | 单位长度正序电纳 | 选择参数输入方式为标幺值时启用,用于计算传输线总对地电纳 B |
| +/- Seq. Resistance | Ω/km | 单位长度正序电阻 | 选择参数输入方式为有名值时启用,用于计算传输线总电阻 R |
| +/- Seq. Inductive Reactance | Ω/km | 单位长度正序感抗 | 选择参数输入方式为有名值时启用,用于计算传输线总电抗 X |
| +/- Seq. Capacitive Reactance | MΩ*km | 单位长度正序容抗 | 选择参数输入方式为有名值时启用,用于计算传输线总对地电纳 B |
更多三相传输线的潮流相关内容,可参考 自定义潮流元件 帮助文档。
三相电阻需要设置的参数值如下图所示,具体的参数说明可见表格:
| 参数名称 | 单位 | 备注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Dimension | 单相电阻或是三相电阻 | 潮流计算仅支持三相电阻 | |
| Resistance | Ω | (每相)电阻值 | 用于计算潮流中的线路电阻 |
三相电感需要设置的参数值如下图所示,具体的参数说明可见表格:
| 参数名称 | 单位 | 备注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Dimension | 单相电感或是三相电感 | 潮流计算仅支持三相电感 | |
| Inductance | H | (每相)电感值 | 用于计算潮流中的线路电抗 |
三相电容需要设置的参数值如下图所示,具体的参数说明可见表格:
| 参数名称 | 单位 | 备注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Dimension | 单相电容或是三相电容 | 潮流计算仅支持三相电容 | |
| Capacitance | μF | (每相)电容值 | 用于计算潮流中的线路电抗 |
三相双绕组变压器需要设置的参数值如下图所示,具体的参数说明可见表格:

| 参数名称 | 单位 | 备注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Rated Power | MVA | 变压器每侧绕组的额定容量 | 用于标幺值转换为有名值 |
| Winding #1 Rated Voltage (L-L, RMS) | kV | 绕组 #1 额定线电压有效值 | 用于标幺值转换为有名值和计算变压器变比 |
| Winding #2 Rated Voltage (L-L, RMS) | kV | 绕组 #2 额定线电压有效值 | 用于计算变压器变比 |
| Winding #1 Type | 绕组 #1 连接类型为星形(Y)或三角形(Delta) | 用于计算潮流中的移相角度 | |
| Winding #2 Type | 绕组 #2 连接类型为星形(Y)或三角形(Delta) | 用于计算潮流中的移相角度 | |
| Delta Lags or Leads Y | Delta绕组连接方式 | 选择 Delta 连接绕组电压超前或滞后 Y 连接绕组电压 30°,仅当有绕组为三角形连接时有效,用于计算潮流中的移相角度 | |
| Positive Sequence Leakage Reactance | p.u. | 正序漏电抗 | 用于计算潮流中的线路电抗 |
| Positive Sequence Leakage Resistance | p.u. | 正序漏电阻 | 用于计算潮流中的线路电阻 |
| Tap Changer | 选择变压器分接头位置(无 / 绕组 1 / 绕组 2) | 用于计算变压器变比 | |
| Initial Tap Ratio | 填写变压器初始的分接头档位下的标幺值变比 | 用于计算变压器变比 |
三相三绕组变压器需要设置的参数值如下图所示,具体的参数说明可见表格:

| 参数名称 | 单位 | 备注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---|
| Winding #1 Rated Power | MVA | 绕组 #1 额定容量 | 取绕组 #1、#2 和 #3 中的容量最大值求解线路电阻和线路电抗 |
| Winding #2 Rated Power | MVA | 绕组 #2 额定容量 | 取绕组 #1、#2 和 #3 中的容量最大值求解线路电阻和线路电抗 |
| Winding #3 Rated Power | MVA | 绕组 #3 额定容量 | 取绕组 #1、#2 和 #3 中的容量最大值求解线路电阻和线路电抗 |
| Base Operation Frequency | Hz | 额定频率 | 用于设置中心母线的频率 |
| Winding #1 Rated Voltage (L-L, RMS) | kV | 绕组 #1 额定线电压有效值 | 用于求解中心母线与绕组 #1 间的变比 |
| Winding #2 Rated Voltage (L-L, RMS) | kV | 绕组 #2 额定线电压有效值 | 用于求解中心母线与绕组 #2 间的变比 |
| Winding #3 Rated Voltage (L-L, RMS) | kV | 绕组 #3 额定线电压有效值 | 用于求解中心母线与绕组 #2 间的变比 |
| Winding #1 Type | 选择绕组 #1 的连接类型为星形(Y)或三角形(Delta) | 用于求解中心母线与绕组 #1 间的移相角度 | |
| Winding #2 Type | 选择绕组 #2 的连接类型为星形(Y)或三角形(Delta) | 用于求解中心母线与绕组 #2 间的移相角度 | |
| Winding #3 Type | 选择绕组 #3 的连接类型为星形(Y)或三角形(Delta) | 用于求解中心母线与绕组 #3 间的移相角度 | |
| Delta Lags or Leads Y | 选择Delta连接绕组电压超前或滞后Y连接绕组电压30°,仅当有绕组为三角形连接时起作用 | 用于求解中心母线与绕组间的移相角度 | |
| Tap Changer | 选择变压器分接头位置(无 / 绕组 1 / 绕组 2) | 用于计算中心母线与绕组间的变比 | |
| Initial Tap Ratio | 填写变压器初始的分接头档位下的标幺值变比 | 用于计算中心母线与绕组间的变比 | |
| Center Bus Voltage Magnitude | p.u. | 中心节点电压幅值 | 用于设置中心母线的初始电压,潮流回写时修改该参数 |
| Center Bus Voltage Angle | Deg | 中心节点电压相角 | 用于设置中心母线的初始相角,潮流回写时修改该参数 |
更多三相三绕组变压器的潮流相关内容,可参考 自定义潮流元件 帮助文档。
潮流计算方案的参数设置
选择运行标签页,新建潮流计算计算方案,选中新建的计算方案,即可对潮流计算方案进行配置。以下对电磁潮流计算的设置参数进行说明。

- 初始设置
- 约束设置
- 求解设置
- 输出设置
- 运行设置
初始设置参数说明如下:
| 参数名 | 含义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
| 使用母线电压幅值 | 母线电压幅值的启用开关 | 开启后,使用母线电压幅值作为潮流初值;不开启时,母线电压幅值默认为 1 p.u. |
| 使用母线电压相角 | 母线电压相角的启用开关 | 开启后,使用母线电压相角作为潮流初值,不开启时,母线电压相角默认为 0 Deg |
约束设置参数说明如下:
| 参数名 | 含义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
| 考虑电压约束 | 电压约束的启用开关 | 开启后,在潮流计算求解过程中考虑 PQ 节点的电压约束;不开启时,不考虑电压约束 |
| 考虑无功约束 | 无功约束的启用开关 | 开启后,在潮流计算求解过程中考虑 PV 节点和平衡节点的无功约束;不开启时,不考虑无功约束 |
求解设置参数说明如下:
| 参数名 | 含义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
| 求解方式 | 潮流求解方式的选择 | 可选择潮流计算,功率不平衡量计算,生成潮流文件。选择潮流计算时,进行完整的潮流计算,潮流计算反复迭代直至收敛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;功率不平衡量计算和生成潮流文件为辅助功能选项,选择功率不平衡量计算时,仅求解当前母线电压下,系统的功率不平衡量;选择生成潮流文件,生成 IEEE Common Format 格式潮流文件,用于进行数据交互 |
| 最大迭代次数 | 潮流计算的最大迭代次数 | 仅求解方式选择潮流计算时有效,设置潮流计算的最大迭代次数 |
输出设置参数说明如下:
| 参数名 | 含义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
| 报告输入错误 | 错误日志开关 | 检查并报告算例中可能存在的输入错误 |
| 显示求解日志 | 显示求解日志的选择 | 显示潮流求解过程中产生的日志,可选择关,仅显示错误,显示全部 |
运行设置参数说明如下:
| 参数名 | 含义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
| 任务队列 | 任务运行使用的队列 | 默认设置为默认队列 |
| 计算资源 | 任务运行使用的计算资源 | 默认设置为 1 逻辑核心 |
| 优先级 | 任务运行的优先级 | 默认值为 0,即最低优先级 |
| 调试参数 | 任务调试时使用的调试参数 | 默认为空 |
常见问题
- 怎么导出 EMTLab 的潮流计算的结果
-
潮流计算的结果页面会展示
Buses和Branches两个潮流数据表格,鼠标悬浮在表格上时,表格的右上角会出现导出数据按钮,点击按钮可将表格中的数据导出为 CSV 格式。
导出数据为 CSV 格式 - 潮流计算方案的参数设置有哪些是必选项
-
潮流计算方案的参数设置没有必选的选项,但为了潮流结果更好的收敛,建议开启初值设置和约束设置的所有选项。
- 有哪些常见的潮流仿真报错信息
-
-
缺少 PV 节点或平衡节点,如下图:
算例不存在 PV 或 平衡节点 
子网不存在 PV 或 平衡节点 修改思路:将算例中的某个电源(三相交流电压源、同步发电机、风机模型等)的节点类型设置为 PV Bus 或 Slack Bus。
设置节点类型 -
母线间短路,如下图:
母线间短路 修改思路:排查母线间是否缺少元件,添加缺少的元件;若不缺少,可添加电感或三相传输线作为母线短接线。
- 元件连接了非母线节点,如下图:
非母线节点 修改思路:每个三相电气元件都必须连有母线,根据报错找到对应的三相电气元件,添加对应电压等级的母线。

潮流计算要求的母线连接方式 -
- 如果潮流不收敛该如何排查
-
-
首先根据潮流仿真报错信息检查相应的元件;
-
如果是 BPA 或 PSASP 转换的算例,并且原算例中已有潮流数据,那么可以使用潮流计算方案中的 功率不平衡量计算,通过功率不平衡量计算得到的表格进行检查,具体检查方法与下点说明的检查方法相同。
-
通过潮流计算结果表格进行检查(潮流数据说明):
Buses表格的 参数按正序或负序排序,如有大于 10 或小于 -10 的参数,检查连接该母线的同步发电机、三相交流电压源、静态负载、变压器等元件的容量、电压等参数是否设置合理。
Branches表格的 参数按正序或负序排序,如有大于 50 或小于 -50 的参数,检查该元件的容量是否设置的太小。
检查 Q_res -
如果是 PSASP 转换的算例(PSASP-CloudPSS 算例转换工具),并且 PSASP 原算例中含有 Y-D 变压器,可能会出现由于相角问题导致的潮流计算问题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,Y-D 变压器的绕组连接方式会导致 Delta 侧电压相位相对于 Y 侧超前或滞后 30°,但不同仿真软件对此的处理方式不同:
- PSASP 的潮流计算不会考虑 Y-D 变压器的 30° 相位偏移,即默认 Delta 侧和 Y 侧电压相位相同。
- CloudPSS 的潮流计算会考虑 Y-D 变压器的 30° 相位偏移,并在计算时自动调整 Delta 侧所连母线的电压相位(±30°)。但在潮流回写时,CloudPSS 会反向补偿该相位偏移。
如果直接从 PSASP 转换算例,且原算例包含 Y-D 变压器,可能会导致潮流计算结果不一致。为此,提供以下三种解决方法,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。
方法 1:跳过初始相位偏移(推荐)
在计算方案的调试参数中填入PF_SKIP_PRE_OFFSET=1;如下图所示:
跳过初始相位偏移 作用:
- 潮流计算阶段:跳过 Delta 侧母线的初始相位偏移(±30°),使计算结果与 PSASP 一致。
- 潮流回写阶段:仍会应用相位偏移(±30°),确保电磁暂态仿真正确。
注意事项:
- 在 PSASP-CloudPSS 算例转换后,首次进行潮流计算并完成潮流回写数据时设置该参数,后续计算无需重复填写。
- 若每次计算都填写该参数,会导致回写时重复叠加相位偏移,使 Delta 侧电压相位错误。
方法 2 & 3:强制变压器 Y-Y 接法
方法2:算例转换时强制修改,即在 PSASP-CloudPSS 算例转换时,勾选变压器强制 Y(G) 接选项。
PSASP-CloudPSS 算例转换工具设置 方法3:手动修改元件参数,在实现标签页中点击元件表,将三相双绕组变压器和三相三绕组变压器的
Winding#1 Type和Winding#2 Type均设为 0。
元件表设置 注意事项:
- 潮流计算结果可保持与 PSASP 一致。
- 由于 Y-Y 变压器和 Y-D 变压器的暂态特性不同,修改后的算例暂态特性会与原始算例有差异。
-